360杀毒软件免费下-alcohol虚拟光驱

系统优化方案
2023年4月2日发(作者:怎么改默认浏览器)

课程名:交通运输经济学

北京公交系统运营模式的优化方案

一:北京公交系统的发展史

北京公共交通的出现始于二十世纪初,至今已有76年的发展历史。

1921年北洋政府组建了北京电车公司,1924年12月18日,第一条有轨

电车线路正式投入运营。1935年8月开通了第一条公共汽车线。1945

年至1949年北平解放前,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从无到有。1949年1月底,

北京共有有轨电车103辆,运营线路7条。有公共汽车61辆,运营线路

4条,公共电汽车的年客运量为2885万人次。到1956年底,公共电汽

车辆,公共汽车线路达到27条,比1949年增长5.8倍;运营线路总长

为357公里,比1949年增长近10倍;年客运量达到23540万人次,比1949

年增长205倍。从1956年第一辆无轨电车试制成功到1966年5月6日最

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停驶,北京公共交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。从

1966年至1984年是北京公共交通进入综合交通体系的持续发展阶段。

公共汽车数量逐年递增。到1985年已达到245条,实现了村村通车。

1999年,公交总公司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工程,购置清洁燃料车2283

辆。到2000年末,公交总公司清洁燃料车总数将达到5923辆,占全部

公共汽车总数的78.9%,其中纯天然气公共汽车1300辆,北京将成为

全世界使用天然气公交车最多的城市。

2005年1月1日,经中共北京市委、北京市政府同意,北京市人民

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,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更名

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(集团)有限公司。截止到2009年底,拥有各类

运营车辆27963辆,运营线路882条,年总行驶里程18.62亿公里,总

客运量50.37亿人次。

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出行的需要,北京公交不断调整运营

结构、车辆结构,合理规划线网布局,开辟新线路,已形成了以市内

公共电汽车为主体,专线车、空调车、双层车、旅游车、长途汽车、

出租汽车以及小公共汽车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,在北京城市公共交通

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,发挥着主导作用。

二:北京市目前的公交系统运行模式

北京市是典型的单中心城市结构,中心城区又是棋盘式的街道分

布,且存在密度大、窄胡同多等特点。这就决定了北京目前的公共交

通系统是在旧城区棋盘式街道的基础上,以常规交通为主体发展起来

的。就地面公交系统而言,其运行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大量公交线路集

中在主干道上,有的主干道上有三、四十条甚至更多的公交线路在重

合运行;许多胡同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,公交微循环没有打通;公交系

统似乎是网状运行模式,但其结构混乱、连接不畅,从整体上并未形成

网络系统;许多公交线路是从自身的需要设置的,对与其它线路的衔

接和冲突考虑较少;缺乏合理配置的大型交通枢纽,不能实现大容量

快速换乘。另外,就北京市目前正在运行的轨道交通而言,只有地铁1

号、2号线和城铁13号线,还远没有形成轨道交通网络系统。而且,地

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集中换乘也不方便。

三:北京市目前公交系统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

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公交乘客快速、便捷、舒适

地送达目的地。同时,它还要通过其优质、高效的服务将更多的出行

人员吸引到公交方式上来。这样,不仅可以减少私车及行人给交通带

来的拥堵压力,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容量大、能耗低、污染

小的优势,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。然而,北京市目前的公

交系统运行模式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(一)公交线路设置不够合理,部分路段公交线路重叠严重。这不

仅会造成车辆拥堵、资源浪费,而且也会因该路段上不同车次的运营

效率不同而造成乘客滞留,从而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、降低公交的吸

引力。

(二)公交线路在整体上没有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,致使公交

客运系统的机动性和可达性水平不高。中心城区某些原有胡同没有充

分利用,使得城市交通微循环不够畅通。这些都降低了公交系统快速

疏散中心城区客流的能力,加剧了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。

(三)缺乏综合、方便、高效的公交客运枢纽系统。北京市目前

的公交系统,特别是常规公交系统主要是由大量的、相互独立的‘站-

站’型公交线路组成,而不是采用综合高效的‘枢纽-枢纽’型公交线

网系统。这不仅使地面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极为分散和不便,而且常

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也缺乏合理的衔接。这种换乘的不便和

衔接的不畅,会直接导致公交系统运行效率下降,使人们的出行时耗

增加。

(四)缺乏可持续性。城市公交系统的规划和运行必须遵循可持

续发展的原则。就目前北京市公交系统的运行模式所造成的低效和拥

堵来说,不仅没有充分体现出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,而且,随着北

京市城市的扩大和发展,现有的公交运行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出

来。

四:对目前公交运行系统模式的改进措施

就目前北京市公交系统的运行模式所造成的低效和拥堵来说,不

仅没有充分体现出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,而且,随着北京市城市

的扩大和发展,现有的公交运行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。

目前,在对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行模式研究中发现,网状运行模式具

有通行能力大、便于快速疏散乘客的特点,但是,却存在网络对角线交

通不便的缺点。环状运行模式能有效分担相连各区之间的交通量,并

能起到纵横网络的连通作用。放射状运行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对角线的

可达性问题,也可使城市边缘与中心城市方便连接。针对北京市中心

城区棋盘式的街道结构以及人员居住密度高、客流量极大等特点,必

须找到一种既能迅速、方便地运送大容量客流,又能满足城市不断发

展导致的居民对公交新增需求的公交网络运行模式。根据分析和研究,

我们认为‘网络+环形’的公交系统运行模式能满足这些需求,改善北

京市公交系统的运行状况。所谓‘网络+环形’的公交系统运行模式,

它包括地面常规公交和地下轨道交通两个层次。(1)‘网络+环形’的

公交系统即地面常规公交网络,采取如下运行模式:在公交线路设置

上,根据北京市城区棋盘式街道的特点,采取纵横交错的贯通式公交

主线网,且每条纵横线路上只设置一条公交线路;二、三环和四环分别

设置快速公交环线,方便与纵横交错的公交主线网的连接。在站点设

置和综合换乘上,可采取沿四环建立综合环路交通枢纽,枢纽的选择

应考虑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以及其它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衔

接;纵横交错的公交主线路两端与环路交通枢纽相连接;在纵横网络

的各交叉点分别设置四个方向的换乘车站以便换乘。在纵横网络没有

覆盖的区域,采取小公共局部循环的方式加以解决;特别是要充分利

用中心城区众多的小胡同,开辟一些单行道,打通公交微循环,增加线

网密度,提高中心城区的公交运营效率。在四环以外,建立放射状的城

市快速路,将城区与周边各县区及卫星城连接起来。这样,以四环的综

合环路枢纽为纽带,以纵横交错的地面公交主线网为主体,以局部微

循环网为补充,就形成了北京市‘网络+环形’的公交系统运行模式。

这种新型运行模式不仅具有方便、快捷、运量大等优势,而且还符合

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要求。

它与以往的公交运行模式相比,具有以下的优点:(1)在机动性

和可达性方面。由于旧模式没有形成完整、规范的网络系统,所以会

出现在照顾可达性的同时降低了机动性;或者是在提高机动性的时候

可达性又受到影响。新的‘网络+环形’运行模式可以使公交运行的

机动性和可达性同时得到改善。这是因为,新模式既吸收了网状模式

通行能力大、运行速度快、覆盖面广和可选择性好等优点,又吸收了

环状模式的有效分担和良好连通的优势。另外,设置纵横交错的贯通

型单线路公交主线网,使得在城市主干道或部分次干道上开辟快速公

交优先车道成为可能,解决以前难以解决的公交车辆准时性问题;也

不会出现因大量不同线路的公交车抢占站牌、相互占道而造成拥堵的

现象。这无疑提高了公交运行的机动性和可达性。

(2)在运送能力方面。旧模式表现出的线路重叠、运行不畅、微

循环不通以及常规交通与轨道交通之间衔接不畅等缺陷,都大大降低

了公交系统的有效运力。新的模式从线路设置、站点选择、相互衔接

和打通微循环等多方面入手,克服了旧模式的弊端。在旧模式中的‘站

-站’型公交线路,由于始发站和终点站乘客较少,显然不利于提高满

载率和运营效率。而新的‘枢纽-枢纽’型网络结构由于其综合换乘

功能,可使始发和终点站的乘客相对集中。

(3)在综合换乘和相互协调方面。新模式强调用综合高效的‘枢

纽-枢纽’型公交线网代替原来相互独立的‘站-站’型线网模式;不

仅注重常规公交系统中不同线路之间的协调,另一方面,由于是纵横

贯通式网络,乘客大多只需换乘一次,不需二次换乘。从而,可以缩短

人们的出行时耗,提高整个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。

(4)在调度管理方面。新模式比旧模式更容易对公交系统进行调

度和管理。特别是对地面常规公交而言,当早、晚的上、下班乘车高

峰时,可以根据乘客流量的增加幅度灵活增加某条线路的发车频次,

加快运送速度。而且,由于规范的单线网络设置和高效的公交优先车

道,使得调度管理既相对简单,又不会因为某条线路发车频次的增加

而造成该线路和其它线路的拥堵和低效运行。

(5)在可持续发展方面。旧模式所造成的拥堵和低效都不能充分

体现公交在经济、社会发展和环境上的可持续性。新模式则由于合理

调整和规划了北京市的交通网络,将会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;

方便、快捷的大容量公交将吸引更多的私车用户和其他出行居民选择

公交方式,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土地的占用,减少汽车废气造成的

污染。

总的来说,从北京市的城市结构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、公共交通

运行状况以及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,建立‘网络+环形’的公交系统运

行模式不仅是必要的,而且是可能的。然而,‘网络+环形’公交运行

模式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。要建立北京市‘网络+环形’的公交

网络运行模式,需要分三个步骤来进行。第一步,根据北京市交通基础

设施的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,按照‘网络+环形’公交系统运行模式的

要求,对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做出整体规划。然后,对符合新模式要求

的部分项目再做出详细的实施计划;对规划中没有达到新的运行模式

要求的项目,要做出明确的建设要求和时间安排。第二步,在方便居

民、保证北京市公交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,对具备实施新模式的公

交项目开始逐步实施。同时,做好配套管理和宣传工作。第三步,随着

北京市的发展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成和完善,最终达到顺利实施‘网

络+环形’公交系统新的运行模式阶段。

五:参考文献

[1]贾顺平.交通运输经济学[M].北京:人民交通出版社,2011.8.

[2]王春才,赵坚.北京市公交系统两种运行模式的比较研究[J].北京交通的

大学.2006.6.

[3]陆化普,等.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[J].清华大学学报,2003.

更多推荐

系统优化方案